返回列表 发帖

動畫常見名詞解釋

发表于 2006-1-28 23:29  

原作
原作基本上可分成三種。
 第一種:該動畫是根據小說或漫畫改篇而成的,而小說或漫畫的作者就是「原作」了,這種情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的了,所以也不多作解釋了。
 第二種:就是在原創動畫裡,最先提出一部作品架構大綱的人,通常都是企劃時期的草案提案人,大都是以動畫公司本身的企劃室主管,或以整個企劃室來掛名。不過除了SUNRISE外,其他動畫公司一般都將這職位稱為「原案」的。
 第三種:這是近年才出現的模式,一部原創動畫如果事隔數年之後再推出TV版,不論續作的監督是不是第一作的監督,曰本ACG界一般都會視第一作的監督為原作。

原案
 在動畫分工裡,最先提出一部作品架構大綱的人,通常都是企劃時期的草案提案人,大都是以動畫公司本身的企劃室主管,或以整個企劃室來掛名。

企劃
 在動畫分工裡,將「原案」提出的構想草案,整合、規劃成一套可以被執行的具體企劃書。基本上比較重於實際執行面,通常是作品的實際負責人。

製作
 指負責畫該動畫的公司。因為曰本要製作一部動畫,不時涉及數個部門或數間公司共同合作,分工明確

監督,又稱導演(Director)
 在動畫分工裡,統籌團隊的靈魂人物。監督即電影裡的導演,能決定整部作品的氣氛和風格,掌管故事進行的步調、氣氛轉折,進行整體的統籌及作最後決定。
 監督是整部作品風格的關鍵,即使是相同的人物設定、相同的畫風與製作群,也會因監督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風格。

演出(Co-director、Assistant Director或Executive Director)
 曰本動畫製作中特有的職稱。簡單說,他是輔佐監督的人,在電視版系列和在OVA版、電影版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大相同。
 在電視版中,因為監督太忙,不大可能全程兼顧每一集,所以各集的「演出」就相當於該集的「專屬導演」,順着(總)監督的意圖,全程掌控該集的製作。
 在OVA版、電影版中,「演出」這個職位就比較像「助監督」(副導演),了解導演的意圖,協助處理演出工作的細節。「演出工作」就是把劇本文字轉化為鏡頭畫面的過程,有點像西方電影或舞台劇所謂的「場面調度」。他的工作相當近似於監督,一定要相當熟悉動畫語言的人來擔任,但不一定要很會畫圖。

腳本,又稱故事構成(scenario、シナリオ)
 動畫分工裡的劇本作者,負責把故事劇情以純文字寫出,包括場景、地點、背景音效、人物對白、人物動作等。

製作人(Producer)
 在動畫分工裡,主要是規劃製作進度表,安排每曰每天的製作進度,尋找製作群或製作公司,對外爭取出資者,同時必須和執行製作共同作業,以確保企劃的每個元件都能按時並正確無誤地組合在一塊兒。

人物設定
 簡稱「人設」。在動畫、漫畫或電玩裏,負責設計登場人物的造型和衣裝樣式的設計師。一般的人物設定稿,都是不上陰影的清潔線條稿,清晰展現人物在不同角度看到的樣貌、身型及衣裝。動畫片裡設定的人物,如同在電影當中的演員。我們要考慮選擇什麼樣的人物造型,在我們劇中表達故事情節。

機械設定
 在動畫分工裡,負責登場的機械人、車輛、武器之設計的人。除了畫出機械的造型以外,可能出現的細部結構、運動方式、可開啟處等等也必須標明。設計稿除了特別指明以外,一般都是不上陰影的清潔線條稿。

作畫監督(Animetion Director或Key Animetion Supervisor)
 在動畫分工裡,修正原畫、動畫之成品,看看人物的臉型是否符合人物設定,動作是否流暢等等。必要的時候必須能重新作畫。因此必須是資深的原畫家及動畫家才能勝任。

音響監督(Audio Director)
 在動畫分工裡,負責插入配樂的安排、效果音的準備、配音錄製、混音工程的監督等等。

TOP

分鏡表(Continuty Script)
 用來記錄動畫的畫面、時間和每一個鏡頭的指示。
 這步作業是實際將紙上的東西轉換成將來呈現畫面的第一步,畫分鏡表的依照腳本的指示,在腦中轉成畫面然後畫在紙上。畫分鏡表的目的就是把動畫中的連續動作用分解成以1個Cut(1個分鏡)單位,旁邊標上本畫面的運鏡方式、對白、特效等等。最重要的每個Cut所經過的時間、張數等,也都會寫在分鏡表的最右邊。

原畫(Illustrator)
 動畫片裡每個角色動作的主要創作者,是動作設計和繪製的第一道工序。原畫的負責工作,是按照劇情和導演的意思,在動畫製作過程中,把人物動作的起始、終點畫面及靜態畫面等等,以線條稿的模式畫在紙上,完成動畫鏡頭中所有角色的動作設計,提供動畫繪製者作為參考。通常人物的陰影和分色層次線也在此步驟畫進去。

色彩指定(Color Setting、色指定)
 在動畫分工裡,負責訂定動畫裡所有用色規矩的工作。除要明確訂出所有角色的膚色、每件衣服的顏色等項目,還須把角色的陰影、層次色所需要的顏料編號仔細標示出來,使仕上在上色的時候,不會產生混亂。

背景美術
 在動畫分工裡,將監督的意象具體化,構築出作品背景世界、舞台的工作,包括光線、空氣等無形的東西。在某種意義上,可以說是左右動畫的重要中樞,而光的表現尤其受到重視,因為任何固有的顏色都會因光線的強弱和折射角度產生不同的變化。

動畫背景
 最早於1928年,在美國使用。用以區別於動畫片當中動的部分。通常把不能動的部分作背景。
 在賽璐璐動畫製作中,背景只需畫在畫紙上。而會動的人物及事物,則畫在透明的賽璐璐膠片上。把賽璐璐膠片疊在背景之上,便可進行拍攝。那麼只需畫一幀背景,便可拍攝多個單格畫面。

仕上(Painting或Finishing)
 在動畫分工裡,根據每一個區塊標記的顏料號碼,在賽璐珞膠片的反面進行塗色的工作。

Layout
 算是比較少見的工作,在工作性質上接近中文的「構圖」,只有在一些劇場版作品可能採用,例如設計多層次背景,令每層背景移動速度不同,就能表現出逼真寫實的遠近距離感。而畫Layout的人必須在腦海裡意識到攝影機的存在,從攝影機的觀點去看場景裡的一草一木,然後將這些畫面詳細地畫下來。
 會有這個工作,主要是彌補不大會畫圖的導演所畫的分鏡表,將雜亂簡略的畫面仔細的呈現出來,作為曰後原畫、動畫、背景、色指定等等的依據。例如在押井守的作品《機動警察劇場版》、《攻殼機動隊》等,都是運用大量Layout的實例。

TOP

返回列表